查看原文
其他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曝光:打造首个异质区间特区+湾区+自贸区的特色世界级经济湾区

深圳梦 2019-10-07

最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一书正式出版,全书附有101幅详细图表,用权威数据详尽解读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剖析大湾区的发展方向和商机,是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中小企业家、投资者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大湾区政策的优秀参考。深圳梦特别介绍该书作者——深圳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教授最新的观点!他作为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课题组的负责人,研究港澳问题已有数十年,相信会带给你独特的视角。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成为国家战略,大湾区时代正式到来时,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大湾区目前的形势和未来前景,抓住即将到来的风口?


       2018年6月2日晚,深圳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发改委研究员、深圳市政府顾问国世平教授应邀莅临华工管理论坛,解读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机会与新趋势。


       本次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MPAcc/ME教育中心携手广东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广东人民出版社繁周工作室赵世平总经理担任论坛主持,近300位学院师生、校友参加了本次论坛。

       国世平教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持续影响等背景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的发展极。如果说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是全球湾区经济发展的典范,那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我国第一个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我国发展湾区经济的实验者,给我国推行湾区经济带来新的机会。


       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所涵盖的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在全球的地位令人震惊:广州已经赶超新加坡,深圳已经赶超香港,珠海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相当,佛山直追阿姆斯特丹,东莞已经超过拉斯维加斯,中山已经超过日内瓦,惠州已经超过德国不莱梅,肇庆与英国的利物浦相当。可以肯定,粤港澳大湾区一旦建立,必然超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世界三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原珠三角洲城市群的基础上,加上香港、澳门两地形成“9+2”的格局,以珠江入海口为核心,其具体空间格局可以用“一环两扇,两屏六轴”来形容。


       最核心的就是一环该环线上坐落着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以及澳门,形成了环珠江口经济圈。


以此环线为核心、以广州为分界的珠江口东岸城镇扇面,该扇面覆盖广州东部地区、东莞水乡经济区、松山湖高新区、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环大亚湾新区等,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多形态多功能的产业园区,形成多增长极的空间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东岸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肇庆江门为界限的、珠江口西岸为核心的城镇扇面,在保留该区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此为跳板,打通西南地区经济贸易通道,通过机场、港口、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协同联运的综合枢纽,引导人口、产业进一步向我国西南部集聚,打造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


“两屏”是指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同时,应加强湾区与外围地区的空间衔接,构建“香港-珠海-高栏港-大广海港-阳江-粤西地区、深圳-中山-江门-阳江-粤西地区、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西南地区、广州-清远-韶关-华中地区、东莞-惠州-河源-粤东北地区、深圳-环大亚湾-汕尾-粤东地区”等六大产业拓展轴


       国世平教授认为,受制于港澳与广深制度上的障碍、广东省内部较大的经济差异等问题,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对泛珠三角辐射不强,香港、广州、深圳三大金融中心辐射集中在湾区的核心部分,往广东省两侧辐射低。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与政策的支持,这一情况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的机会?国世平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重点在于抓住第四次工业浪潮的机会,以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为核心。同时,在金融创新和服务业、制造业、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际经贸上,粤港澳大湾区也急需进一步推进和建设。而这些突破口,正是众多资本寻求的投资机会。

       论坛的最后,现场师生就湾区各城市的定位,香港、广州、深圳三个核心城市间的联动,湾区产业发展等问题与国世平教授展开互动提问。论坛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圆满落幕。


原文:金融专家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深圳梦特别精选《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内容,让你一睹为快: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

国世平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作者

深圳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

博士后导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深圳市政府顾问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港澳资本就开始陆续进入珠三角地区,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最开始是港澳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珠三角转移,港澳的产业由此开始转型,服务业得到大力发展,这个时候也开始陆续出现了对粤港澳合作的学术研究。之后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中国加入WTO,真正开始出现了实质性的合作,有了CEPA协定、《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珠三角发展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以及《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等相关协议的签署,该阶段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发展定位就是构建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体,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的比较优势,从而推动三地经济发展。


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逐渐崛起


随着三地经济合作发展至今,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交通互联,还是在产业格局抑或经贸合作上,广东与港澳都形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湾区经济”概念,表示要以湾区经济的发展推动粤港澳经济合作。为了构建我国开放经济体系新格局,我国实施了“一带一路”倡议,组建丝路基金,采取了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见证着我国从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变为主动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我国主动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


201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宣告中提到,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的作用,深化与港澳台的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有重要地位。粤港澳大湾区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是英语、葡语和侨乡的三大文化纽带。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中国目前已经签订或正在谈判或正研究的自贸区的战略要地,比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因此推进大湾区建设必定会加速推动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地。大湾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既是广东“走出去”,继续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港澳发展的需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经得到广东省与港澳地区的一致认同,同时也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著名的湾区都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以及宜人的生活环境,是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技术变革的引领者。对标世界上三大知名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它们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优势:纽约湾区被誉为“金融湾区”,因为这里的主导产业是金融商务服务业,是各种大银行、金融、保险等机构的云集地,也是世界金融的核心枢纽和商业中心;旧金山湾区是全球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云集着众多像苹果、谷歌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吸引着大量的风险资本集聚,因此也是风险资本的聚集地;东京湾区被誉为产业湾区,因其拥有发达的工业产业,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集聚度最高的湾区。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和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前沿阵地,已经悄然具备了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的条件,将成为世界湾区经济的“第四极”。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位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要塞重地,拥有全球最大的港口群和全球最大的机场群。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3万亿美元,在四大湾区中排名第三,进出口贸易是东京湾区的3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虽然人均GDP处于末位,但GDP增速却是第一。


其次,整个粤港澳城市群产业体系完备,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同时也是高端服务业中心;澳门的会展业、旅游业蓬勃;广州、深圳是创新城市;整个珠三角也是著名的“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制造业发达,同时湾区内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了80%[KG-*4]。由此大湾区已然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三,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国家金融中心,金融引领作用强,在两者带领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吸引了七十多家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银行,2015年港交所已经超越纽交所,成为全球最大IPO市场。因此,从整个湾区的经济体量、产业体系、金融业发展水平以及湾区的发展潜力和创新势头来看,可以说粤港澳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一流大湾区的条件。


但是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其他三大湾区都是同质的,都是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行政区划内,而粤港澳则是异质的,三地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不同的关税区。


粤港澳拥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属于跨境合作,属于“一国两制”下的合作,因制度造成的屏障阻碍了三地之间的深度融合,降低了区域融合效率。但若能跨越体制带来的障碍,则多重经济体制叠加下,叠加效应产生,能够释放出更大的经济能量,加速提升大湾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应以国家“一带一路”为指导,同时结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遵循一流湾区经济发展规律,将粤港澳打造为最具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科技创新高地、金融创新高地、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经贸中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以及宜居的优质生活圈,打造首个异质区间特区+湾区+自贸区的特色世界级经济湾区


基于湾区共同的经济特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不断增强其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功能,使其成为开放的国际化区域;需构建高端的产业体系,从而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高地;需拥有发达的创新体系,从而成为创新发展的领先区域,同时还需拥有高度的区域融合,从而能够超越行政边界,发挥其叠加效应。


二、打造湾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世界上一流的湾区,都具有一流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只有创新才能迈向强国。面对新的工业革命和美欧“再工业化”,我们必须重视创新,跟上世界科技前沿趋势,加快改革,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科技创新高地不仅是湾区各地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全球创新高地的能力。从城市创新能力方面来说,广州、深圳、香港是知名的创新城市,根据《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大湾区内的两个城市深圳和广州分别名列第二和第四(港澳未计入排名)。而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地区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创新领域,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


其次,广州和香港高校林立。广州在广东省的高校数量在珠三角居于首位,而香港拥有数所全球闻名的高校,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能够为湾区输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也能为湾区提供科技研发成果。深圳拥有完善成熟的创新创业环境,涌现了像华为、大疆等一批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被称为“中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359.69亿元,增长12.2%,占GDP比重达32.8%。深圳的创新走在世界前沿,是中国的创新之都。到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水平;PCT国际专利2.04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1位。不仅如此,深圳的创新环境还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在深圳设立总部,如美国苹果公司华南运营中心、美国微软公司物联网实验室、美国高通公司的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展示中心等,为深圳带来创新能源。


第三,以佛山、东莞、中山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发达城市,构建了庞大的产业体系,可以让创新发明迅速落地,实现产业化;深港两地的交易所也为湾区内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由此也产生了众多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带动了金融业的繁荣。

 

国世平,深圳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悉尼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发改委研究员、香港学术评审局专家委员、深圳市政府顾问、4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出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香港金融监管》、《深港科技合作的十大趋势》、《香港经济的转型及未来繁荣》等学术著作二十余部。


深圳梦粉丝福利:文章下方留言,点赞人气最高的前五名读者每人即可获得国世平新书《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截止本周日12点。

另外:  7月19号下午3点在5号深圳书博会展馆:国世平教授的 开讲大湾区和中美贸易战,欢迎现场聆听。点击原文了解。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